美国儿科医生这些做法破坏宝宝免疫力其中

文章来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发布时间:2023-1-10 2:01:13   点击数:
 

一到了春天,有些宝宝就很爱生病,除了天气变化无常以外,爱生病和宝宝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宝宝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会有影响,但宝宝缺不会生病。而免疫力较低的宝宝,每次一到换季、流感高发季,基本从不缺席,医院跑几趟。

宝宝的免疫力是与生俱来的吗?

宝宝刚出生时,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并无法自主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害。但并不代表这个时候宝宝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后3个月,宝宝会通过胎盘获得来自妈妈的免疫力,因为这种免疫力来源于妈妈,而不是宝宝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动免疫力」。

这种被动免疫力的抗体数量和类型取决于妈妈,比如,妈妈曾经得过水痘,就拥有能够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么这种抗体同样会传递给宝宝。

但是这种被动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暂时的,通常会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或者几个月后就开始减少。而宝宝属于自己的免疫系统会在2-3个月左右开始自行发育,直到孩子约12-14岁,才能达到和成人一样免疫力水平。

所以,不仅帮宝宝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杀手」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在家长不经意间破坏宝宝的免疫力。

1

过度清洁

宝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通常都会把宝宝保护得非常好,但是这样的爱常常会让宝妈们陷入“过度清洁”的怪圈。比如,不敢让孩子深度接触大自然、不敢让孩子碰一些“脏东西”等等。

实际上,想要给宝宝完全的保护,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是不可能的。

人体充满了细菌,在人体中细菌数量是人类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生活在皮肤、呼吸道和整个消化道中。仅消化道就有至1,种细菌。

虽然一些细菌会引起感染,但大多数物种都是无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帮助消化。

这些有益的细菌被称为共生细菌,而共生细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强免疫系统。有研究人员发现,在无菌环境中饲养的小白鼠免疫系统发育不良。

而有些宝妈过度保护的行为无异于把宝宝当做小白鼠关进了无菌实验室,清除有害细菌的同时,一些有益的细菌同样被消灭了。

这种过度的保护和清洁,让孩子从小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反而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科学家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接触过宠物皮屑、各种细菌甚至是啮齿动物、蟑螂过敏原等,出现过敏,喘息和哮喘风险会降低。

而早期没有暴露于各种病原体的孩子,患有喘息和过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较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对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环境,孩子的身体、生活环境、衣物都不需要过度清洁,也不要过度限制孩子的接触大自然的行为,偶尔在地上打个滚什么的也不错呀。

2

滥用抗生素

虽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时刻能够救命,很多宝妈为了追求药效,都会给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品,尤其是一些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疗,只会加重病情。

但很多父母在宝宝生病并不能够准确地判断病因,就自作主张给孩子吃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疗就是无效的。

时间长了还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反而会导致某类抗生素对孩子的治疗效果下降。

所以,宝宝生病时父母不要总是擅作主张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如果病情较轻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类药物进行代替。

一岁以下需要抗生素的严重感染:脑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岁以下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数呼吸道感染,例如耳朵,喉咙和胸部感染。

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95%的喉咙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龄较大的儿童(5至16岁)中,70%的喉咙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咙痛被认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头疼脑热别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来治疗了。

家长可以这样做:

1、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

2、避免吸烟,二手烟和其他污染物(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或刺激物);

3、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疼痛或发烧;

4、用冰片,冰棒,含片(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舒缓喉咙痛,用盐水漱口或喝温热的饮料。

研究表明,单一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杀死一些肠道有益菌而引起腹泻,也会让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数量增多,比如革兰氏阴性门菌拟杆菌和变形菌。

而这些肠道微生物变化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还没等到肠道菌落恢复,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乱补益生菌

益生菌的确可以帮助孩子平衡肠道菌群,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但与提高孩子抵抗力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服用太多,反而会影响孩子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反而导致孩子生病。

而且,益生菌产品并不会帮助宝宝改善便秘、缩短感冒持续时间,增加抵抗力,治疗过敏等。

不过,可适当给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制品,但是纯益生菌制剂属于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给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宝宝睡眠质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时,在接触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后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会影响恢复速度。

在睡眠期间,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在发生感染或发炎,某些细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会减少这些保护性细胞因子,抗感染的抗体细胞,比如白细胞的产生也会减少,这样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所以,建议父母从小就要给孩子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避免睡前兴奋活动,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5

饮食过量

饮食过量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现积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肠胃问题,还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变得容易生病。

所以孩子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饭菜,蔬果,获取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卡路里和蛋白质,使细胞生长和正常运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营养的零食。

6

水分补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和废物,让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脱水会影响身体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有研究显示,每5千克的体重,含水量应该为毫升。

7

滥补微量元素

很多时候钙铁锌硒维生素这些微量元素并不是补了就对宝宝有好处的,如果宝宝摄入的营养足够,家长却还是给宝宝滥补微量元素,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衡,甚至伤害孩子的免疫力。

所以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不是越多越好,现在的孩子吃的营养都比较全面,微量元素并不会太缺乏,只要平时多注意饮食上的营养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够的。

怎样提高宝宝免疫力?

1

母乳喂养

母乳几乎可以提供宝宝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质,糖和脂肪,还含有许多有益于宝宝免疫系统的物质,包括抗体,免疫因子,酶和白细胞。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宝宝免受各种疾病和感染。

而且母乳的这些“保护”甚至可以持续到断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而配方奶却不能提供这种保护。

母乳喂养至少四个月的1岁以下婴儿与其配方奶喂养的对应物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如哮喘、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几率要低很多。

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比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抵抗力更强,更少生病,尤其是耳部感染、呕吐、腹泻、肺炎、尿路感染或某些类型的脊髓性脑膜炎。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母乳喂养作为宝宝唯一的营养来源,只要母亲和婴儿都愿意,6个月以后依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2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宝宝主动获取免疫功能的过程,可以直接为宝宝提供特定的抗体,或间接刺激身体产生需要的特定抗体,以此来抵抗对应的传染病。

当宝宝2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给宝宝接种疫苗了,比如百日咳和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

3

增强锻炼

研究表明,运动增加了成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数量,而定期活动同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4

防止细菌传播

无论是大人还是宝宝,都要注意卫生,勤洗手。

数据表明,用水和肥皂清洗手,有助于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30-47%,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近23%,特别是给婴儿洁便后、饭前、喂养婴儿前、给宝宝做饭前等。

免疫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从小帮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宝宝不仅少生病,强健的免疫系统也能给宝宝提供一辈子的保护。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masy.com/yfby/15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